close

 


 


【原文】:


 


子貢問於孔子曰:「子從父命,孝;臣從君命,貞乎?奚疑焉?」孔子曰:「鄙哉!賜,汝不識也。昔者明王萬乘之國,有爭臣七人,則主無過舉;千乘之國有爭臣五人,則社稷不危也;百乘之家有爭臣三人,則祿位不替;父有爭子,不陷無禮;士有爭友,不行不義。故子從父命,奚詎為孝?臣從君命,奚詎為貞?夫能審其所從之謂孝之謂貞矣。」


 


——《孔子家語•三恕第九》


 


【白話易解】:


 


一回,子貢向孔夫子請教說:「子女聽從父親的吩咐辦事,是孝;那臣子遵照君主的命令行事,是忠,這有什麼可懷疑的呢?」


 


孔子說:「子貢,這樣的理解淺薄偏頗了,你不知道啊。過去那英明的天子,有七位直言敢諫的臣子,主上就避免了錯誤的舉動;諸侯有五位直言敢諫的臣子,可保國家社稷,諸侯國可免於危難;卿大夫有直言敢諫的臣子三人,爵位便能保持;父親有敢於勸諫的兒子,就不會陷於無禮;讀書的士人有直言規勸的朋友,就不會做出那不合道理的事情。所以子女完全依照父親的意志辦事,何嘗一定是孝?臣子完全遵照君主的命令從事,難道就一定是忠?能詳細考察他所遵從的是否得當,這纔叫做孝,纔叫做忠啊!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ngbe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